免費撈屍過百
害怕與人握手
惠州志願者救撈隊隊長趙喜昌義務撈屍救人,5年共救起30多名溺水者,卻遭世俗觀念歧視
每次救撈歸來,趙喜昌都要把救人的“自制漁網”拿出來曬幹,以備下次使用時能夠迅速展開
趙喜昌根據需要自制了救撈工具
趙喜昌空閒的時候,會在江邊上吹吹嗩吶,自娛自樂
58歲的老趙見到記者,露出真誠的笑容,他本能地伸出寬大的手,又像想起什麼,下意識地縮回去。看記者的手懸在空中,他憨厚地笑了,又伸手過來,象徵性地握了一下,又縮回去。
“有人怕我這雙手,你不怕?我這雙手可是撈過很多死人哦!”他不好意思地解釋。
記者連說慕名而來。他笑了,開始放松起來。說起撈屍救人,趙喜昌有點沮喪:一個人溺水,6分鐘內不救起來,基本沒戲。城市這麼大,6分鐘坐飛機都趕不到!“咱這就像報喪工,我被叫過去,一般人是沒救了。我只能下水把屍體撈起來。”
說到這裏,老趙眼淚流了出來。
船家挾屍要價,他免費撈屍
今年58歲趙喜昌是廣東惠州志願者救撈隊隊長。
趙喜昌根本沒想過,撈屍成了退休生活的主題。8年前,兒子考上大學,五級傷殘的趙喜昌來到廣東惠州,跟成家的女兒住在一起,準備在南方安度晚年。
離女兒家100多米遠,就是東江,再走百米就是東江大橋。趙喜昌長年在河裏遊泳,還能在水裏吹拉彈唱,生活得很悠閒。
2008年8月,趙喜昌像往常一樣,來到東江遊泳。正遊著,女婿突然喊他過去:兩個小孩溺水!他跟女婿一起跑過去,將其中一個小孩救起,又躍入水中,尋找另外一個孩子,趙喜昌也沒戴眼罩,越到水底越看不清。他在水底忙了2個多小時,仍沒找到屍體,只好上岸。孩子父母還沒找到,岸邊站滿群眾,大家都很著急,要民警快找漁民撒網救。一會兒,一艘漁船趕來,將已沉入江底的小孩撈起來。
讓趙喜昌不解的是,小孩屍體被撈出水面,漁船就停在水中,不靠岸,很多市民在岸邊喊“快靠岸啊”。女婿告訴他,漁船怕屍體運上來後,要不到錢。要給了錢,才會將屍體拖上來。
孩子媽媽正在岸邊嚎啕大哭,十分絕望。他們是外來打工的,根本拿不起那麼多錢!
這不是挾屍要價、趁火打劫嗎?!趙喜昌一下子來了火,他一躍跳進河水,衝過去,將孩子抱起來,遊向岸邊。
岸上人鼓起掌來,趙喜昌沒有在意,直接將孩子抱起來,送給剛趕來的孩子媽媽,然後悄悄走了。
孩子母親那無助的眼神讓趙喜昌刻骨銘心。他跟女婿說,人窮真可憐,沒錢連屍體都撈不成。
女婿告訴他,南方人對屍體很忌諱,與屍體有接觸,就覺得會染上晦氣,要用錢衝一衝。要下水撈屍,一般沒1萬元沒人幹。“這簡直是瞎鬧,別人家死了人,怎麼還要破財!”趙喜昌說,反正我退休沒事做,我可以義務撈屍體啊。第二天,趙喜昌就撥打110,對接線員講:惠州這麼多河流、湖泊,每年溺水死亡的人肯定不少,有溺水警情告訴他,他去免費撈。接線員有點不相信,讓他先去惠州市志願者協會注冊成為志願者再說。他放下電話就奔去注冊,志願者協會開始也不同意,他們擔心趙喜昌的生命安全。趙喜昌二話不說,當即簽字承諾:施救中發生任何意外,由自己承擔一切後果!
趙喜昌終于成了一名撈屍救人志願者!
溺水事件出警,老趙與110同步
這是普通的一天。
今年7月23日,烈日當頭,趙喜昌正在家午休,突然接到110打來的電話:東江上遊橫瀝段有個小夥子遊泳時溺水!趙喜昌一邊歪頭夾著手機講電話,一邊已迅速穿衣服下樓,快步奔向幾十米外的東江沙公園,打開一個鐵櫃子,拿出自制的打撈網、打撈鉤,跑步來到東江河邊。
5年的河裏撈人,讓趙喜昌摸索出一些門道來,不斷改進打撈工具,比如,用撈魚的漁網撈人不實用,撈人的網布線可以稀松許多,趙喜昌幹脆買來尼龍繩自制;一般拉鉤不長,伸不了多遠,趙喜昌研制的拉鉤使用十分方便。
來到東江河邊,一艘快艇已在等他。趙喜昌一個箭步跳上去,快艇開足馬力,一路狂奔,在東江河裏激起兩道潔白的浪花。
5年來,當地110已與趙喜昌這個普通公民形成默契:110一接到溺水警情,立即通知趙喜昌,趙喜昌一來到河邊,專門趕來接他的公安快艇已到。來到溺水地點,趙喜昌問清楚具體落水地點,馬上就拿起自制拉鉤,在水裏來回搜索。東江水流湍急,趙喜昌在水裏沉沉浮浮,忙了2個多小時,無奈還是找不到屍體。趙喜昌只好抱歉地讓家屬找專業打撈隊伍。
這時,趙喜昌又接到電話,惠州惠陽區秋長街道一魚塘有兩名遊泳者溺水。他連忙趕過去,最終將屍體打撈出來。
惠州市橋東派出所副所長林鵬說:惠州市區那麼寬的水域,不管哪裏出現溺情,我們都要出警,而出警必有老趙。他幾乎和我們同時到達現場,很多時候,他比我們快。
5年來,趙喜昌打撈出100多具屍體。
被救小夥子跟著老趙幹救撈
趙喜昌說,他不喜歡被叫做“打撈隊”隊長,他是“救撈隊”隊長。
他的確救活過30多名溺水者,但都是在家附近的河段上。
2011年11月27日下午3時多,趙喜昌接到110轉來的警情,東江大橋有人跳橋。他剛好在東江沙公園玩,馬上坐快艇衝過去,剛看到江面上有人掙扎,還沒等快艇減速,他就一躍跳入江中。快艇強大的慣性,讓衝入水中的趙喜昌遭遇很大的衝擊,一下子被打懵了,可他身體強壯,很快恢復過來,拼命遊過去,一把抓住小夥子的手,將他拖到岸邊。
費力將150多斤重的年輕人拖到岸邊,老趙有點氣喘吁吁,他顧不上喘氣,將小夥子抱起來,放在腿上,面朝下讓小夥子吐水,接著又口對口對他做人工呼吸,再使勁壓胸,反復弄了十多分鐘,小夥子終于喘過氣來。
看他醒來,趙喜昌穿起鞋子就走了,也沒問對方名字。今年8月,這名小夥子突然通過媒體記者找到趙喜昌,要加入救撈隊,跟隨趙喜昌回報社會。趙喜昌說,小夥子跟他撈過幾具屍體,感覺做事很認真。
有人見他繞道走,有人不和他握手
救援中,趙喜昌飽嘗人生百態。
幾個小孩子暑假遊泳,一個小孩子溺水身亡。趙喜昌趕過去,圍觀者都說孩子在水庫角落被淹,趙喜昌連忙撒網四處撈,撈了3個小時還是沒撈到。再問,幾個圍觀者很肯定落水點沒錯。趙喜昌再次擴大面積,也沒撈到。他只好讓死者家屬請商業打撈,要收萬余元打撈費。3個小時後,專業打撈人員將孩子撈出來,沒想到撈出的地方離圍觀者說的地方有四五十米,離岸邊只有2米遠。原來孩子落水後,同伴嘗試救人,但救不到就溜了。他們怕擔責任,就把落水地點說遠了,這可苦了老趙,還讓死者家屬花了萬余元錢。
還有更可惡的。
有次,趙喜昌在水庫將一個屍體撈起來,幾個年輕人裝得很慌張地趕過來:“哎呀,我們打麻將剛過來,沒想到好兄弟,你就走了!”旁邊人嘀咕:死者本來跟他們一起遊泳的,眼看這人溺水,他們就跑了。
很多人覺得碰死屍晦氣,花錢雇人打撈,別人也是用繩子把屍體往岸邊拖。趙喜昌卻不,他要麼手拉著手,要麼直接把屍體背到岸邊,他覺得別人家裏突然走了一個人,更應該讓人感覺到體面。
可一些人覺得,這個老頭經常與屍體打交道,有晦氣,見到他繞道走,更不與他握手,也不與他吃飯。尤其是春節前後,趙喜昌想給人拜年,平時要好的朋友也都推脫不見面。
以前,救撈隊有5個人,大家積極性很高,都想做點好事。沒想到有人頂不住妻子、親友的嘮叨,不敢再來了。現在只剩趙喜昌和被他救起的小夥子還在堅持義務打撈。
害怕時就想,這是我的親人朋友
趙喜昌說,被誤解沒啥,有生之年,救撈會一直做下去,一直到遊不動為止。他現在最想反映的是,對救撈問題,應該有制度保障。
城市依水而居,每年都有人溺水死亡。義務救撈5年,他深切感受到個人力量微不足道,“城市這麼大,你跑過去,人早沒了。”無數死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喊,觸動著趙喜昌。今年2月,他找到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請她向國家反映,政府應該在公安消防部門配備專業救撈隊伍,或設置專門救撈崗位,裝備現代化救撈設備,讓救援更有保障。
怕過嗎?在漆黑的夜晚,一個人鑽進深水,將屍體撈出,背上岸邊,真的不怕?記者忍不住發問。
“說不怕是假的。”趙喜昌說,有時漆黑的夜晚,就他一人下水,正找著,突然腿被什麼東西一碰,很心驚,後來才知道,那是撞到魚了。“我怕的時候就想,這是我的親人,我的朋友。他們死了,他們的家人很難過,我能幫就一定要幫,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為什麼很多人都怕,而你不害怕?趙喜昌被問急了,就說,36年前,他是一名野戰工程兵,雷鋒曾在這個團,“雷鋒團出來的人,還怕死不成?”
好人趙喜昌
妻子眼中的趙喜昌
嫁給他沒大富大貴但很踏實
聊到自己的丈夫,趙喜昌的妻子吳劍秋笑道:“雖然跟著他一起沒什麼錢,但是很踏實。”
自從和丈夫一起移居惠州至今,同樣來自東北的吳劍秋習慣了南方的生活,在當地結交了不少朋友。她一直是全力支持丈夫的賢內助。“他就這脾氣,認死理兒,見誰有困難都要伸一手,都要幫。”吳劍秋話裏雖有一些埋怨,臉上卻滿是自豪。她說嫁給老趙一輩子沒什麼大富大貴,但特別踏實。對于丈夫的“救撈事業”,吳劍秋一直是背後強有力的支持者,在行動和精神上都給了趙喜昌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兩口子相處幾十年,幾乎沒紅過臉,只有一次,吳劍秋是真的跟丈夫急了。那就是2010年8月31日,趙喜昌到紅花湖救撈不顧外孫那次。說起這次吵架,趙喜昌笑著說:“我完全能理解她生氣,她是心疼外孫。”他說妻子也只是一時生氣,但最支持自己義務救撈的仍然是她。
朋友眼中的趙喜昌
老趙多才多藝是“本山弟弟”
一提起趙喜昌,市老年大學副校長周興成以及市老年大學藝術團的同學們都讚不絕口,“我們管他叫‘趙本山弟弟’”。
“他是我們老年大學藝術團的骨幹成員,他會很多種樂器,而他卻毫不吝嗇自己的才能,免費教那些想學樂器的同學們。”周興成說,自從趙喜昌加入藝術團之後,就給藝術團增加了一股活力。
在家鄉的小學做音樂代課教師的時候,趙喜昌就愛上了音樂,“我之前就喜歡唱歌,從小就唱,但我不識五線譜,做音樂老師的時候,我就一邊學習五線譜,一邊教課,學了一些音樂知識。”
在同學眼裏,老趙是一個“老頑童”。他不但歌唱得好,而且會二胡、小提琴、葫蘆絲、手風琴、雙簧管等樂器,還演過小品,當過業余演員。在市老年大學去年舉辦的第二屆文化藝術節上,趙喜昌以一首薩克斯獨奏《天路》獲得了藝術節的二等獎;表演的小品《如此檢測》獲得了三等獎。他還在東江沙公園組織有藝術愛好的中老年人吹拉彈唱,自娛自樂,他管這叫“來去自由藝術團”。他還是一個業余演員,在電視劇《背影》中飾演姓付的公安局長,在電視劇《女婿難當》裏飾演了在小區裏拉二胡的市民,在電視劇《那是一個春天》中也有精彩表演。
剛從東北老家來惠州不久的嚴偉告訴記者,去年他帶著孫子到東江沙公園玩,看見有人在唱歌,他湊上前給大家唱了一首歌,引起了趙喜昌的注意,其後十多天的接觸中,趙喜昌推薦嚴偉到市老年大學藝術團去唱歌,“可是我家距離老年大學太遠,我不想去了,他就將他的那輛自行車送給了我。”嚴偉說,那時他們還互相不知道姓名呢,“他就是這樣一個好人。”
民警眼中的趙喜昌
老趙救人撈屍
不收錢還倒貼
58歲民警李譚仕和趙喜昌同歲,他告訴記者,趙喜昌和隊友救人撈屍,不但不收錢,反而經常倒貼錢。他自掏腰包購買漁網、鉤子等救撈工具,為了能夠更快地趕到現場,他還專門買了一臺電動車。
倒貼錢的事還不只這些,李譚仕舉例說:“有一次,仲愷高新區潼湖鎮一個池塘有人溺水了,老趙自己出車費到現場打撈。像這樣的事情,多的是。”
冼國東是橋東派出所雇請來為其駕駛水上快艇的船工。“我和他經常碰面,他話不多,但是很專心做事。”冼國東告訴記者,經常在打撈之後,死者家屬為了表示謝意,會給老趙送一個紅包,但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冼國東說:“我所看到的,他一次都沒收,真是好樣的!”
當地派出所逢年過節都要去老趙家慰問,但每一次都被他婉拒了。(文/記者 尹安學 圖/記者 周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