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免費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為什麼網路創業不該免費 - ETtoday
May 13th 2013, 09:11

文/王明聖

這一篇是談在台灣如果你想網路創業(設立網站透過它服務客戶),為什麼你的營運模式不該免費。

首先,大家用力砲我吧,我這個大外行,怎麼會說科技網路創業不該走免費模式。Google不是免費嗎? Facebook不是免費嗎? Twitter也是免費。這些公司難道不夠大嗎,它們一開始就是免費,而且也一直免費。免費早就是科技網路創業的一個確定的營運模式了,免費是個過程,而且是網路創業早期重要過程,用它去過渡到有營利的模式。

您息息怒,先歇歇會,看看「康熙來了」笑一笑,再回過頭來繼續看下去。

免費模式的作法

▼開始進入創業之路。 (圖/dierken via photopin cc)

網路服務的免費模式(freemium),訴求的是利用初期的免費,讓更多的潛在用戶可以接觸該項服務,等於把免費當做一種行銷模式,目的是要快速的提高用戶數量,跟增進服務黏著渡,拉大網站流量。等用戶數增加,網站流量龐大之後,可以把一部分的用戶轉換為付費客戶。

對選擇使用免費模式的網路創業,開始的時候能不能有營收不是關心的重點,關鍵是在於這提供的服務客戶數夠不夠多,流量夠不夠大。如果客戶數夠多、流量夠大,那自然就可以想得出獲利的模式,所以開始的時候,先用免費衝高用戶數,能不能收錢以後再說。

而且開始的時候用免費衝高用戶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管用戶數暴增之後,能不能構想得到獲利的模式,也許另外一家產業界的大公司,像是Google/Facebook等,他們看上這服務進而併購,那麼創業家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報,有誰在乎帳面上有沒有獲利。

網路創業一開始就提供免費模式已經是主流,但這也許適合美國或中國等,擁有龐大網路人口用戶基礎的創業。只要在矽谷成功的網路公司,幾乎就是等於全世界成功,有全世界的網路人口使用。而只要在中國成功的網路創業,就有中國5億網民的使用基礎。但這種免費模式,是不是適合台灣這網路人口基數並不高,也難有併購機會的網路創業呢?

本文的看法是,台灣網路創業其實不該一開始就走免費模式。

本錢不夠粗不要談免費

首先,如果你募集的資金不夠多,那麼你不要談免費模式。

但假設你有富爸爸的資金供應,這些富爸爸也願意撐夠久,去等待你持續的虧損,這些富爸爸他們願意靠著本夢比,去期待未來龐大的獲利機會,那麼你可以走免費模式。

免費模式的前提在於,你可以累積足夠的用戶流量,這些流量之後就能夠轉換成營收,與實際的獲利。但你有沒有辦法有足夠多的流量呢? 而且你要時間夠快,讓每天看你虧損的背後金主,可以忍受財報的赤字,而不逼迫你去找能賺錢的方法。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也沒有金主,那你的網路頻寬/水電瓦斯/房租,甚至吃便當的錢哪裡來呢? 也許存款可以撐一段時間,究竟是要面臨現實的收入問題。 那麼你就沒有資格一開始就談免費模式。

別想用廣告來填補

許多網路創業家的想法都是,一開始用免費模式去吸引用戶,等流量慢慢起來雖然沒有賺錢,但是有了流量那麼網站就可以賣廣告,用廣告的營收來養免費的模式繼續吸引更多用戶,創造更多流量,然後能賣出更多廣告…..blah…blah…blah。

謝謝!! 謝謝!! 如果你的創業計畫準備這麼寫,那麼就先下台一鞠躬吧。

網站廣告是不會讓你賺錢的,它也許可以讓你付水電跟幾天開會便當錢,但要靠它付薪水,還是去找份工作算了。但你說,等等….等等,你這篇文章太誤導人,去Google隨便一查網站廣告賺錢,到處都有人說如何可以靠網站廣告賺錢,為什麼我們卻說這不可靠呢?

首先,你網站要有足夠多非常大的流量。因為網站廣告的點擊率很低,所以要靠大量的流量來衝高點擊的數量,我在這篇”從《有物報告》看網路文字媒體的營運模式”,已經描述過了要有這麼高的流量,就要有容易取得的內容,跟這內容很吸引人,那就是正妹照片了(明白為何無名小站以正妹照出名了吧!)。

其次,要有足夠多的流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內容是用戶自己產生,跟網站經營公司無關。你也明白為何痞客邦、無名小站等等,這些流量高的網站都是用戶自己產生內容的部落格網站。除此之外就是像mobile01,依莉等論壇型網站,內容都是用戶自己產生。

如果你的新創網站走的是免費模式,想要用廣告來當做收入來源,認清楚殘酷的事實吧,沒有夠高的流量,就算整個網站都是廣告也沒用。你可以參考Alexa去看台灣排名前50名流量網站,它們都是什麼樣類型的網站。

再去看看從《有物報告》看網路文字媒體的營運模式這篇文章,你會明白為何我提出的文字網路媒體營運模式,會以辦活動方式來創造持續發展所需營收。

會員數300萬的難關

網站流量要高就要分析會經常上網的人口,整體數量有哪些,這些人又是什麼樣的用戶型態。先從資策會的上網人口調查開始了解起,根據2012年6月的台灣上網人口調查,經常性上網人口有1104萬,以台灣人口2300萬來說,48%的人口都是經常性上網。Google 上有一個圖表統計,是來自世界銀行的資料,可以看出全球跟分別不同國家上網人口統計,可以去了解。

另外從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去了解, 縣市人口按單齡統計, 以比較多消費能力的20~44歲人口約為900萬人。以這人口數我們用高標準假設90%的人都是經常上網,那麼就是800萬人。

從這800萬人裡面,免費網站你需要他們註冊成為網站會員,因為免費的關鍵就在於要有大量忠實用戶,有註冊會員才能成為經常使用的忠實用戶。於是我們參考台灣第一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會員數,根據資料來源它2012年5月準備上興櫃前,在台灣350萬會員(中國大陸有2800萬)。各位想要做免費網站的兄弟姊妹們,有看到嗎? 愛情公寓在台灣辛辛苦苦做出這麼大名氣,臉書側邊廣告一直都有買,它在台灣也只有350萬會員,而真正有經常使用的活躍客戶為48萬,付費會員5.7萬(佔12%)。而愛情公寓營收95%來自會員收費,5%來自廣告。

這事實有沒有夠殘酷,想要有會員數,在台灣要衝上300萬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已經會是該領域網站的第一名,但第一名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廣告收入只有5%,其它都要靠別的辦法收錢。(可以應證前段所說,沒法靠廣告過日子)

我們用會員數300萬當做類別領先網站的門檻,從內政部的台灣20~44歲人口數,經常上網人口800萬中要有300萬成為註冊會員,這門檻很高,因為多數的上網人口都只是去瀏覽Facebook/Yahoo奇摩/新聞/部落格。

這個300萬會員門檻,只有第一名會達到,第二、第三名會被遠遠拋在後面。第一名達到之後,這網站成了台灣武林盟主但發現這頭銜沒用,日子一樣過不下去。於是了解,非得到中原(中國大陸)去跟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崑崙等去爭奪武林盟主,這會員數才有辦法放大十倍,同時帶來足夠的營收。

所以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口,在這小島上我們覺得人口已經很多了,但是要養活一個網站,用300萬會員數來檢驗,台灣人口數真的是不夠。但中國大陸13億人口,上網人口已經超過5億,一千萬的會員數也只不過是五十分之一。

了解了這些,你可以看下之前發表的這篇從超完美創業模式來思考,內容大意為透過台灣當作網站的營運模式早期磨練場,等到成熟度足夠,推入中國市場。而在這個策略之下,就得去思考什麼樣的網站能夠到中國還可以生存。

願意付費才是優質客戶

在網路上免費的東西太多了,使用者已經很習慣免費,相同類型直接選免費服務。但免費的服務究竟有它的限度(撇開Facebook/Google不看),因此對於有實際需求的用戶,他會願意付費去找好的服務,而這些願意付費的客戶才是優質客戶。

例如可以找到免費的網站代管,我也成功申請過使用穩定的免費網站代管,不會跳出廣告,沒遇過主機當機服務中斷。但我還是把白領牛仔的網站代管,放到付費的地方,因為有了付費,才能夠有服務提供協議,有問題才能找到客服,對方有了收費也才能持續投資機房/頻寬等等。而我為何願意付費做網站托管,就在於我付費之後所獲得的服務(就是持續提供白領牛仔網站),對我是有價值的。我不希望喜歡我文章的讀者,不知道哪一天早上起來進入我們網站,發現該網站已經服務中斷,之後隔好幾天都消失。

所以願意付費的客戶,就在於他付費之後所獲得的服務,對他來說有價值,值得付出去擁有。而這些付費客戶,既然都付了錢,他們也會要求有更完善的功能,遇到問題也會主動去抱怨,而這些都是網站改進意見寶貴來源,也是網站修補漏洞重要資訊窗口。

如果是免費的網站,要是突然當掉,或者是功能東缺西缺,或者你很想要某個功能但一直沒有,你只會摸摸鼻子,免費的還能要求什麼。但對這免費網站的經營者,客戶不會跟它要求,它也失去了知道客戶到底要什麼的重要管道,而無法繼續修改功能提出更完善服務。

付費客戶少比免費用戶多更有意義

在台灣的人口數量就不具備可以衝高網站流量的優勢,這不像矽谷的新創公司,可以創立之後幾個月,光在美國當地的用戶,衝到400萬、600萬、1000萬用戶流量。例如被網路創業家傳頌的Pinterest,在TechCrunch上面有篇文章,它2011年五月成立,6個月後超過每個月400萬用戶,8個月後就超過每個月一千萬使用者。而這些流量就是背後金主們的動機,有了流量就可以找更大的公司談併購。YouTube是如此,Pinterest也是如此。

但在台灣的網路創業家,你不會有這些爆炸式流量的,300萬會員就已經是台灣武林盟主了,但多半現在不同的領域都已經有武林盟主,打敗它們當然是可能,但要花更多的時間跟金錢。靠網路廣告也會餓死,整面網頁通通都貼滿廣告也不夠。

所以要把營運模式修改,能夠吸引有付費的客戶,比多十倍不付費的客戶更有意義。但是得忍受孤獨,例如你跟朋友同樣時間做網路創業,過三個月一起吃飯聊天問起,你的客戶只有10個,它早就有每天一萬人次的拜訪流量了,朋友笑你,「什麼,你只有十個客戶,都沒人去有屁用。我們每天都有一萬人瀏覽了。」

給人家笑沒關係,結帳的時候你站起去到櫃檯買單請他。月底的時候,你拿的是客戶付費的錢去付網路營運費用,你朋友是拿自己的存款去付網路營運費用。

能夠有營收,比能夠有多十倍的免費瀏覽量更有意義。創業的重點是,你如何能夠有營收,貨真價實客戶付錢的收入,而不是臉書上那一萬個按讚。

而且網站用免費去吸引客戶容易,但要把這免費的客戶,轉換成付費客戶那就難了,愛情公寓在台灣350萬會員,付費會員是5.7萬,只有1.6%。但如果是收費為主的服務,客戶習慣你這是付費服務,但你可以偶爾來個促銷限期免費,或者新客戶第一個月免費,這樣客戶還有賺到的感覺。

Carpo如果是付費模式

從本文標題你看了覺得這是篇垃圾廢文,居然說不該免費,看到這裡你覺得…….咦, 好像有點道理。但你心裡暗罵: 「說的比唱的好聽,能收錢我幹嘛不收錢。」

這完全是做創業時候的一念之差,因為平常你使用的網路服務都是免費,你聽到的網路服務也都是免費,所以你的創業計畫,自然也就是朝免費模式。但如果你體認到與其去爭奪台灣會員數第一的武林盟主地位,不如去爭員工年終獎金能發出10個月,就可以更改免費模式,朝向這是個付費模式運作。

在這篇從超完美創業模式來思考,我用了Carpo共乘服務作為討論的例子,它是個免費模式,我在文章裡也說到了,Carpo要能獲利非常難。好吧,那就持續用它來討論,如果改成付費模式會如何。

Carpo 2.0就是個付費模式網站,它找了全台灣各地的計程車司機,小型租車公司,遊覽旅遊業者,跟個人身分司機(以上都先不考慮法令問題),每個週末跟節假日,Carpo 2.0都開出可以從台北到高雄/台南/花蓮/台東的共乘服務,而且都有明確時間,幾點要發車可以坐幾個人。

專業司機要加入Carpo 2.0,必須成為會員且付月費,例如每月1000元。業餘司機加入則付單次費用,例如單次150元。而且Carpo會去盡力去做部分審核的工作,例如這駕駛是否有前科,交通肇事記錄,車籍資料登錄等等。乘客透過網站去預訂車位,也透過網站付費,費用的一部分作為保險之用。同時網站也知道那位乘客去坐了那台車,司機的名字跟車輛的廠牌/年份。乘客你當然也可以私底下跟司機喬好,付少一點錢躲過網站加收的費用,但是就少掉真要是出事時候的保護。花錢買心安,我相信乘客寧願在網站付費去預定。

這一個全新改版的Carpo 2.0,為了驗證這模式的可行性,創辦的團隊一開始可能要找10個有車的朋友,連續十個週末每週六開出共乘車到台南/高雄/墾丁,週日下午再開回台北,透過這十個週末親自去了解整個共乘服務中的細節,找出潛在的問題並解決。之後招募第一批的個人計程車司機,告訴他們這個模式已經跑了十個禮拜,確實可行,請放心加入。

要推出這Carpo 2.0居然要創辦團隊,自己當司機去跑十週的台北/高雄,這多累啊,原本只要敲敲鍵盤提供免費服務不是很easy。但沒錯,要能夠收費就是這麼辛苦,免費模式中間有問題出現,客戶無所謂,反正是免費以後不要用就行了。但你一但是有收費的服務,客戶的要求就會一古腦的跑出來,不親自去了解吃過這些苦頭,何必要去創業。

作為一個有車的人,我如果下週末想到墾丁找朋友,與其自己空車開下去,不如去登錄Carpo 2.0,湊滿4個人一起到墾丁,這車錢過路費就通通省下,而且還小賺一點。

這個Carpo 2.0的用戶人數可能沒有現在免費模式這麼多,但通通都是優質客戶,而且會有持續且穩定的營收,不必擔心下個月的房租從哪裡來。

結語

免費或付費是在想營運模式的一念之差,免費吸引大量客戶(聽起來很爽),跟付費模式能夠有收入(聽起來更爽)。如果你已經在做網路創業,重新想想看,如何能夠做2.0的版本,改成付費模式。如果你正在想網路創業,重新思考你原本的免費模式,如果換成付費模式,有哪些環節需要修正。

免費跟付費模式,這只是一念之差,但在台灣網路創業真的不該走免費模式。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免費情報區 的頭像
    免費情報區

    免費情報區

    免費情報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