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蘇寧雲台」正式發布,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負責會議最重要的環節——解讀雲台架構。前一天晚上,為了把PPT做到更完善,李斌挑燈夜戰。發布會完畢后,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按照今天的形勢,之前平台既定的萬億規模要調整了。」凌晨1點,勞累了一整天的李斌仍未入睡。
控制供應商數量
為消費者購物「減負」
9月12日,北京水立方人員爆滿,原計劃700人的會議規模調至1000人,其中包含800多家供應商。據李斌估算,至少還有300家供應商無法來到現場參會,這有點超乎他的意料。
按照此前計劃,「蘇寧雲台」將於9-10月份完成5000家商戶入駐。而在十個小時前,首批300家商戶已全面入駐平台運營。由此看來,「招商數量不是問題了。」李斌言道。
數量也不是「蘇寧雲台」的關鍵,國內許多平台追求商戶數量、商品豐富程度,「蘇寧雲台」卻反其道而行之。
「我們對商戶數量有一些限制,今年上限是10000家,2014年是50000家,2015年是100000家。」具體的做法是,在同一個城市、同一款商品的供應商數量不會超過5家。
談及原因李斌說道,這主要是為了給消費者選購「減負」。比如用戶搜索一件商品,同時冒出100家供應商,用戶沒有時間一個一個對比。「商家超過一定數量,會成為一種負擔。通過商戶的精選優選,能保證商品優質度。」
降低商家運營成本 免除平台年費、技術服務費
限制數量的另一原因,是基於商家推廣成本考慮。用戶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瀏覽這100家供應商,一些供應商為了有「出頭之日」,會投入巨大推廣費用。
但如若只有5家,供應商能將更多精力放在產品、價格、服務上,李斌表示,「蘇寧雲台」取消競價排名這種忽悠消費者的方式,會根據商家產品、物流、售後等因素形成一套良性競爭的排名機制。
李斌表示,除開推廣費外,商戶還有其他運營成本優勢。「免技術年費,保證金只需10000-50000元,服務傭金收入銷售額的0.1%,服飾、鞋帽、食品酒水等品類免除傭金。」其中,真正需要商家付出的成本是服務傭金。
服務傭金會以專項基金形式運營,用於消費者維權,超過需求后則為商戶做引流服務。「蘇寧易購會首先拿出1000萬,未來也會與其他商戶一樣,繳納千分之一的服務傭金。」
推廣費用、服務傭金,這兩項本是平台前期的重要收入。李斌透露,蘇寧有著自己的盈利規劃。「當前的宗旨是降低商戶的運營成本,提供商戶整體運營能力。」他還表示,將用「免費」顛覆傳統平台的盈利模式。
門店互聯網化轉型 增值服務提升毛利水平
自今年6月份,蘇寧宣布線上線下同價后,提出要將門店互聯網化。本次發布儀式上,李斌提出了一個「互聯網門店」概念,傳統門店購銷差價的盈利方式亟須轉型。
與傳統門店單一的銷售功能不同,後者同時具備銷售、展示、體驗、服務功能。
展示方面,「互聯網門店」將通過顯示屏、二維碼等形式彌補實體店空間的局限性。李斌表示,「入駐蘇寧開放平台的商戶,第一方面可以選擇入駐蘇寧廣場,也可以進入各種旗艦店進行實物展示,或者通過視頻虛擬化方式進行展示。」另外,蘇寧還將通過依託門店本地化資源,向供應商開放售後、客服、物流、體驗等服務。
功能轉變時,門店本身的盈利模式本身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展示、推廣等增值服務創造新收入來源。
李斌介紹,蘇寧「互聯網門店」1.0版本將於今年四季度開放,集中地區為北京、上海。首批入駐商戶都將有機會進入門店。「據了解,目前蘇寧線下門店數量約為1600多家,計劃在2020年達到3500家。
IT技術不是門檻 正深入大數據挖掘
但談及平台未來重點盈利方向,李斌表示會是金融雲、物流雲、IT雲等雲服務。線上層面,「蘇寧雲台」將向商戶提供7大基礎設施、8大雲服務,每一項功能都將植入IT平台中,這對蘇寧的技術研發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蘇寧IT研發人員數量約為3000人,三個月後暴增千人。李斌告訴記者,目前其技術人員數量為4000人左右,2015年的目標為10000人,「明年,蘇寧易購將搬遷新總部,屆時可容納10000名研發人員。」
李斌介紹到,公司目前已在南京、北京建立研發中心,明年將在杭州、廣州再建兩大中心。他還提醒記者關注,下個月其在美國矽谷成立的研究院將正式運營。
「此外,我們還在全國各網路骨幹節點建立雲數據中心,資源都將向商戶開放,提供雲計算、雲儲存,雲應用等,同時開放API介面,引用第三方一起開發。」
「蘇寧前期已經有巨大的投入,因此技術不是門檻,對新平台運營思維的認識與理解才最為關鍵。」李斌表示,蘇寧在大數據領域正走向深入。「重點研發領域在分析消費者行為、預測供應鏈等。」
晨報記者 王方